四月的南开园,满目青翠,梨树飘香,洋溢着寒冬过后重逢朝气的喜悦。4月21日14时整,yl34511线路中心yl34511线路中心第13期“博士生学术工作坊”于线上准时开始。本期工作坊的主讲人为2019级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鲍伟慧,2020级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于慧,以及2021级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李哲诚。行政管理系刘银喜教授,政治学系赵聚军教授和凌争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应邀出席。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共70余人参会,就三位主讲人的研究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工作坊由2020级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张郁主持。
(鲍伟慧同学分享研究)
首先,鲍伟慧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社会属性政策试点的演进机理与扩散逻辑研究——以易地扶贫搬迁为例》。这一研究聚焦政策扩散,基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央地关系互动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断点式”增长的非渐进性政策扩散形态,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属性政策试点背后的扩散过程“黑箱”。分享结束后,听众们就该研究中由“政策前试点”向“政策试点”的转变,以及不同扩散逻辑的区分,纷纷通过发言提出了问题与看法,鲍伟慧同学一一予以了回应。
(刘银喜教授点评)
在与会嘉宾点评环节,刘银喜教授建议调整论文标题,使之更符合正文内容;同时,正文前后要保持一致,力争把每一论点表述清楚。赵聚军教授认为,作为一篇“小论文”,分析框架应居突出位置,所以在行文上应将之向前调整;同时,该研究使用的文本分析方法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凌争老师指出,本研究在下一步可以关注“政策空转”现象;同时,在梳理文献时,应予有关政策扩散的代表性研究以更多关注。
(于慧同学分享研究)
之后,于慧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复合型官员:直播带货官员群体的角色构建》。这一研究从西方经典理论出发,并结合我国的特殊性,解构直播带货带来的官员角色变化,并总结为“复合型官员”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了看待日常现象的新视角和有益的思考。分享结束后,听众们就如何通过法律法规克服“官员带货”存在的潜在风险,通过发言提出了问题,于慧同学一一予以了回应。
(赵聚军教授点评)
在与会嘉宾点评环节,刘银喜教授建议对“角色重构”这一提法加以斟酌;同时,该研究可以尝试从其它理论视角,如“复合行政”“数字政府治理”等对官员带货现象加以分析。赵聚军教授肯定了该研究对新现象的关注,不过也提醒该研究应选择正确、合适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凌争老师指出,下一步主讲人可以尝试进入政府机关,真实了解官员带货是如何运转的;同时,主讲人可尝试超越共性,去寻找“特殊性”,以使该研究更加出彩。
(李哲诚同学分享研究)
最后,李哲诚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榜样”缘何“力量无穷”——斯科特视角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榜样社会制度的发展》。这一研究关注到执政党对于“榜样”的使用,尝试使用W·理查德·斯科特提出的规制、规范、文化-认知“三分法”框架分析这一现象,并总结为“榜样社会”制度。分享结束后,听众们就该研究中时间跨度的划分、分析框架的具体内涵、“榜样”的定义等,分别通过文字与发言提出了问题,李哲诚同学均予以了回应。
(凌争老师点评)
在与会嘉宾点评环节,刘银喜教授认为不同于当前使用框架分析现象的逻辑,该研究可尝试从现象出发提炼新的“中国话语体系”框架;同时,文中对于榜样社会这一重要概念未作界定,应予补充。赵聚军教授认为,一篇“小论文”支撑“历史总结”这一大体量的研究目标并不容易,可考虑转为进行案例研究;同时,摘要、引言的写作尚不成熟,用词应更加审慎。凌争老师指出,本研究应在总结作为共性的榜样基础上,探索作为个性的榜样,以加深研究意义。
17时许,第13期博士生工作坊顺利结束。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工作坊主讲同学准备充分,教师建议鞭辟入里,讨论氛围积极热烈,达到了“在交流中,我们生长”的预定目标。
在各路学友的鼎力支持下,博士生学术工作坊已成功接续传递至第十三期。超越信息茧房的成果分享,不仅为参会者们提供了互动提升的机会,更为学术精神的延续添砖加瓦。未来,工作坊将继续以服务学生为本、以精进研究为要,秉持集众智、凝合力、谋发展得活动理念,加强平台制度化建设,努力推动构建自由开放、创新友好的“学术共同体”。衷心期待更多热爱学术、乐于分享的朋友踊跃参与!
博士生学术工作坊第14期发起人:2021级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专业吴佳峻
邮箱:nirvana_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