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阚艳秋、李军) yl34511线路中心yl34511线路中心第七期“博士生学术工作坊”于2021年11月26日下午13:30在学院144会议室举办。本次工作坊的学术汇报人分别为2020级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牛于煌、2021级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杨文帅以及2020级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茹素岩。2020级城市发展与管理专业博士生阚艳秋担任主持人。yl34511线路中心yl34511线路中心政治学系季乃礼教授、讲师凌争、行政管理系助理研究员刘云霞受邀参与主点评,yl34511线路中心yl34511线路中心吴晓林教授参加讨论,二十多名硕、博士生齐聚一堂,就汇报论文展开了充分讨论。立冬已过,天气寒冷,但现场师生充分的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
牛于煌同学汇报了《国家创制社会了吗?——基于系统GMM模型的省际面板检验》一文,该论文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在国家创制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居委会内部的组织化程度对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与会师生就国家创制社会的理论可对话性进行了建议。
汇报人:2020级博士研究生牛于煌
季乃礼老师认为,文章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的主客体,同时实践中社区基层治理面对的情况及其复杂,要充分考虑研究客体的异质性问题;刘云霞老师认为,要注意文章中某些用词要严谨,要进一步完善代理变量选取的文献支持,是否考虑适当加入案例;凌争老师认为,要在研究方法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变量指标的选取方面可以考虑进一步细化,研究假设的依据还不够充分;吴晓林老师认为,要对文章涉及的学术概念进行深度挖掘,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国家、什么是社会,不然很难让理论落地。
季乃礼老师点评
杨文帅同学报告了其论文《边客中介:边缘地带的群体连接治理研究》,该论文关注边缘地带的边客群体,聚焦边客中介“柔式”群体连接治理,探讨政府治理之外的治理补充力量。与会师生就边客群体本身的界定与融合,以及如何将特定历史时期的研究与当下治理需求结合进行了建议。
汇报人:2021级博士研究生杨文帅
季乃礼老师指出,文章需要关注到问题、时间和地理的特殊性,进而界定“边缘”概念,考察权力多元性,此外需要厘清“经济-事务-治理”中介的关系;刘云霞老师指出,可以在现有事实及资料的基础上,思考并提炼出治理机制,并用图表对比等形式给予充分展现;凌争老师指出,加入“时间线”为逻辑,以此明晰边客中介这一权力结构及其治理过程,可以考虑和“简约治理”对话;吴晓林老师指出,回归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探析在特殊空间、特殊形态权力的结构下,国家建构过程与边客中介治理的关系。
刘云霞老师点评
茹素岩同学报告了其论文《政治学视域下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冲突:原因、演进路径及内外行动者逻辑》,该论文基于权力、文明、认知情感三维解释框架分析了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冲突的深层原因,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冲突的演进路径及内外部行动者逻辑。与会师生就如何完成一篇理论性文章进行了建议。
汇报人:2020级博士研究生茹素岩
季乃礼老师指出,论文题目存在问题,“政治学视域”一词使用不够合理,需重新对论文题目进行推敲,此外由于对华意识形态冲突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起的,文献综述应更多关注西方学者的解释和相关研究成果,随后就该论文的修改提出几点建议;凌争老师建议,在分析当下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冲突之前应对历史条件下中美意识形态的互动及博弈进行考察,文章对“内外行动者逻辑”的归纳不够明确,建议在广泛阅读西方最新文献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吴晓林老师认为写文章需要有清晰定位,重点是一篇文章抓住一条主线,建议对研究内容进行缩减,除此之外,针对“资源密集型”一词的使用,吴老师提醒需注意术语用词的精准性。
凌争老师点评
研讨结束后,参与本次工作坊的同学均表示工作坊的议题丰富,问题聚焦,老师们的评价中肯,提出了兼具指导性和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对于各位博士生未来论文的撰写和研究的深入都有启发性的意义。
本院博士生学术工作坊至此已经顺利开展七期,得到了学院教师的充分支持和学生们的积极反馈。工作坊由博士研究生自主发起,采取“接棒”的形式进行传承,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术研究热情,也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欢迎所有热爱学术、渴望探讨交流的大家持续关注、参与!